文化景观10
龙泉镇三家店村
二郎庙
白衣庵
关帝庙铁锚寺
三家店龙王庙
京西太平鼓-传统舞蹈

京西太平鼓,北京市门头沟区民间舞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太平鼓是一种老百姓自娱自乐、集体传承、集体发展的传统舞蹈,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深厚的历史渊源,在当地的民俗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太平鼓自明代起在北京流传,清初,京城内外太平鼓极为盛行。

2006年5月20日,京西太平鼓被列入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Ⅲ-1。

中街59号院
资料: 《门头沟文物志》——《门头沟区第三次文物普查统计表》(1997年): “3-1-47 三家店中街59号院 区 清 龙泉镇三家店村” 《京西第一村三家店》——《三家店村大门楹联与匾额摘录》: “中街59号大门联(梁怀德家) 礼乐从光进 诗书裕后昆” 《京西重镇龙泉镇》: “(2)、三家店村中街59号古民居 建于清代中期,……。院落占地面积612平米,建筑面积396平米。坐北朝南,为标准四合院,布局严整,有精美的靠山影壁及细致入微的砖雕,共有房21间,是本区保存较好的二进四合院之一。门头沟区政府1998年公布为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龙泉文化丛书》——《名胜古迹》: “中街59号古民居 建于清代中期,院落占地面积612平米,建筑面积396平米。坐北朝南,为标准四合院,布局严整,有精美的靠山影壁及细致入微的砖雕,共有房21间,是本区保存较好的二进四合院之一。门头沟区政府1998年公布为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北京不可移动文物目录》: “110109933180000178 中街59号院 清 龙泉镇”
东街78号院
东街78号占地576平米,建筑面积416平米,坐南朝北,建于清中期,二进四合院,大门砖雕异常精美。门楼左侧戗檐垫花砖雕“松鼠葡萄”,门楣砖挂落面刻“四季如春”,搭脑处为蔓草纹饰,上为连珠混,檐枋面刻“石榴多子”纹饰,上层边框为“工王云”,檐垫板做成护栏状,面镂空雕刻博古纹饰,内容为花卉、宝瓶、宝鼎、笔筒等,均分成三部分,中间用镂空砖雕栏杆柱分开,柱头满雕成莲托架。右侧墀头戗檐垫花砖雕亦为松鼠葡萄,荷叶墩部位包袱角内为牡丹花开两朵。混砖部位刻“荷花茨菇”。 左侧箱型青石质门墩石基座为须弥座,圭角面刻莲花、如意。包袱角内浅浮雕“福在眼前”,箱部线刻外框,内刻“福如东海、寿比南山、蒸蒸日上”。内侧包袱角内刻“福到眼前”,箱部线刻外框,内刻瑞兽灵芝。顶部为趴狮。门框外两侧墙柱撞头上部砖刻浅浮雕“花草”纹饰。门楼开双扇板门,上题竖写“忠孝传家久,诗书处世长”,红底双钩行楷,门上黑漆。门前出两个木质六角形门簪。门楼内长条青石甬道哦,方砖海墁。五架梁,象眼部位彩绘砂红底青黑叠晕水波纹饰。随梁枋彩绘“工王云”边框,内为三排“菱形”点缀图案。
龙泉镇三家店历史文化街区
家店作为京西古镇,老宅云集,走在街上古香古色的门楼比比皆是,它们虽然比较陈旧,虽然已经不能够适应今天的发展,但在它们身上我们看到了历史,看到了文化,看到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精髓。 门楼是一个院子的脸面,所以在古代修建门楼时都都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精工细作,来体现出主人的独具匠心,同时又有一定的规制,在不违反规制的情况下尽情发挥。门楼由顶子、檐子、门簪、门框、门板、门墩、门槛、台阶等几部分组成。就在这方寸之间蕴含着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
天利煤厂旧址
清代煤厂及厂主殷家大院建筑。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天利煤厂创建于清道光年间,是门头沟区惟一的煤厂实物遗存。煤厂为一组清代四合院式建筑,,,临街有大门4座,将建筑分为4组。东侧院为煤厂院,大门可出入马车,为“大车门”式院门,院内有场院,可囤积煤炭,四周建有房舍。柜房院在煤厂东北部,与煤厂相连,为一处用高墙围护的独立院落。大门为四扇板门,上刻“元亨利贞”4字。院内有东房5间,是天利煤厂的账房。煤厂为殷家祖业。殷家大院是殷家的宅院,为清代建筑。位于煤厂西侧,共有3座大门,为砖砌雕花如意门楼。院内隔为7个院落,有房屋近百间。正房、配房皆用石料砌筑台基,条石台阶,青石基础之上用青砖砌筑墙体,磨砖对缝。屋顶皆为清水脊,两头高翘“蝎子尾”。砖雕以门楼为代表,图案有“福到眼前”、“渔樵耕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