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峪村
    • 图片来源:
    • 图片来源:
    • 图片来源:
    • 特色:古村古道
    • 区域:潭柘寺镇 桑峪村
    • 经度:116.0398268
    • 纬度:39.9007503
    • 海拔:
    • 等级或称号:普通村落(整治完善型) 深山型
    • 认定时间:
    • 地址:北京市门头沟区潭柘寺镇
    简介
    规制
    普通村落(整治完善型) 深山型
    历史文脉
    桑峪村位于潭柘寺镇东部,村域面积577.98公顷,全村现有563户995人。村级公路与门潭路和北桑路相连。未来以旅游、种植业主导产业,现广慧寺修复完毕,定都峰位于西长安街沿长线上,是京西俯瞰北京城的最佳观察位置。现有农业观光园1个,种植樱桃200亩、白梨150亩、葡萄100亩以及桑椹、油桃等果品。村内街道整洁、生态环境优美,被评为门头沟区最美丽乡村。 元初,桑峪地区生活50多户居民。元朝至元七年(1271)或稍后一年桑峪社建立。元朝时期的"社"为地方村民互助组织,有别于乡、村行政区划。社长的任务为"劝导农桑","专一照管教劝本社之人,劝勤农业,不致惰废"。但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社的职能和地位却不可避免地取代乡村,乡村的重大事务,都由里正与社长共同磋商决定共同完成。元末明初时,"桑峪社"已成为当地普遍而公认的地域名称。明朝确定桑峪社为乡级建制,并实行里、甲编制,称为桑峪社一图至六图。按一图即一"里",编户110户计算,到明代初年,桑峪社已有660户。 随着西方宗教的东进,元统二年(1334),后桑峪出现了天主教堂。这也是桑峪村从此有了前后之分的源头。后来,村民因为信仰不同开始分村而治,即前桑峪村和后桑峪村。 1979年,两村合为一村,统称为桑峪村。但是人们似乎习惯了过去的称法,至今还以前后相称。 1928年民国时期,桑峪乡随斋堂全境属河北省宛平县第四区,后又改称八区,区下设乡,有桑峪乡。 新中国建立后,京西地区行政区划重新调整。1952年9月1日,桑峪随河北省宛平县划入北京市京西矿区。1958年5月,随京西矿区改为门头沟区至今。 20世纪90年代初,地质工作者在门头沟区清水河流域的前桑峪村内的马栏台地的地层中发现的一根人类骨化石,经专家鉴定,确认该化石属晚更新世古人类化石,至今已有11万年。专家学者们将以此骨为标志的北京地区古人类定名为"前桑峪人"。 由此,我们可以猜想,早在11万年前,有一支"北京人"离开周口店,经西山峡谷溯永定河而上,向西迁移,进入清水河流域,在现在的桑峪村一带找到了新的家园,并定居了下来。 "前桑峪人"的发现,解析了"北京人"的历史踪迹,见证了桑峪一带曾经生活过的古人类与"北京人"一脉相传。因此,桑峪在11万年前的古老历史中,便有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桑峪地区由此以无可辩驳的历史事实,成为孕育北京地区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传承方案
    保护村落肌理,传承古都风韵:进一步修缮古老建筑,适度开发成纪念馆、民宿、文创空间等,着力改善历史文化街区居民生活环境,保护传统村落历史格局,重现历史风貌,结合周边旅游资源打造精品旅游线路。 广慧寺、定都峰景区就位于此村。
      • 图片来源:
      • 图片来源:
      • 图片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