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仙观碑刻
    • 图片来源:
    • 图片来源:
    • 图片来源:
    • 特色:宗教寺庙
    • 区域:清水镇
    • 经度:115.577214
    • 纬度:40.007978
    • 海拔:
    • 等级或称号: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 认定时间:
    • 地址:北京市门头沟区清水镇燕家台村
    简介
    规制
    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文脉
    通仙观建于元代,曾是白云观下院,目前建筑已毁。据说通仙观是丘处机弟子尹志平所建。话说金元之际是我国历史上第三次民族融合的高潮,当时丘处机在山东传道,正值南宋、金、西辽、西夏、大理等各据一方。随后,蒙古汗国兴起,割据北方。几大政权竞相逐鹿中原。由于丘处机名气极大,南宋、金和蒙古三个政权都争相延请他辅佐。 公元1220年二月丘处机到燕京,进入京西古道,当走到门头沟区天津关、燕家台附近的德兴府,看到山谷连绵,峭壁悬崖,听闻路途遥远,唯恐自己年老体弱,与钦差商议暂时不去雪山行营,待来年拜会大汗,同时上书一封,派快马直送成吉思汗行宫,文中写道: “登州栖霞县志道邱处机近奉旨远召。伏闻皇帝天赐勇智,今古绝伦,道协威灵,华夷率服。便欲投山窜海,不忍相违。且当冒雪冲霜,以图一见。及到燕京,听闻遥远,遂与宣差刘仲禄商议,不若且在燕京德兴府等处盘桓暂住。自纳奏帖,伏望皇帝早下宽大之诏。详其可否?” 丘处机此次西行“经数十国,地万余里,始达雪山。”在万里西行的过程中,沿途修建道观多所、招收信徒无数。在行至今天的蒙古国西部科布多时,丘处机将弟子宋道安、李志常等留下,建立了全真道观,成立全真教的组织。在京西燕家台修建通仙观也是他在德兴府盘桓期间的硕果之一。史书和现存通仙观碑文都记述了这段历史。 元代学者熊梦祥《析津志辑佚·属县·宛平县·古迹》载:“龙门:门在宛平县燕家台天津岭,上名九山,下有潭,祈雨必应。先于通仙观居止,次可至潭所。”讲出了古时候这里既是战略要地,又是神仙之所。 明代宛平县令沈榜在《宛署杂记·山川·寺观》中记载更加明确:“墨云山,在县西二百余里,下有黑龙潭,栢谷间,有张仙洞,深阔二丈余,塘之下有通仙观。┅┅通仙观,在斋堂村,离城二百里。元长春真人结茅以居,元帅刘津置田十顷,渐创宫阙。提举王道明记。” 通仙观现存二通石碑均称《重修通仙观碑铭并序》。其一为元至元二十八年,高109厘米、宽64厘米、厚16厘米。其二为明嘉靖九年高115厘米、宽66厘米、厚17厘米。 碑文对这段历史记述更为详细,丘处机率弟子雪山应召,西行途中发现燕家台实为风水宝地,“附宛平县之北二百里许,乡曰斋堂,堡为清水,有观曰通仙。实清和大宗师旧隐也。其地,上据墨云山,下瞰黑龙潭,柏谷涧出其东,龙门涧辟其西,景物瑰奇,草木丛茂,真隐士之所栖处,俗呼为燕家台焉。始长春真人应缘海上,将有龙沙之行,盘桓德兴府九仙山。一日游是地,顾谓弟子清和师曰:‘隐迹栖真之所,无逾于此,他日宜大有兴建。又当南北往来之衢,真可为福地也’”从此引出了尹志平几修通仙观的历史。
    传承方案
    定期保护通仙观碑刻,建设文物保护检查小组
      • 图片来源:
      • 图片来源:
      • 图片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