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子大鼓会-传统舞蹈
    • 图片来源:
    • 特色:民间民俗
    • 区域:龙泉镇 龙泉务社区
    • 经度:116.0834168
    • 纬度:39.98503708
    • 海拔:
    • 等级或称号:
    • 认定时间:
    • 地址:北京市门头沟区龙泉务
    简介
    规制

    区级及以上称号 :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遗产类型(按照非遗类型) :民俗

    保存现状 

    现今龙泉务村的童子大鼓已经显现出青黄不接的势头,会档人员年龄偏大;而表演花钹的孩子们由于学习任务繁重的原因,练习技巧的时间已经少之又少,传承问题亟待解决。

    展示载体

    童子大鼓的表演是由大鼓和锅子(花钹)两部分组成。第一种形式是“站锅子”,是指童子站立在原地,手中的锅子随着大鼓鼓点打出各种节奏。第二种形式是“花锅子”,即“舞钹”(耍锅子)表演。



    历史文脉
    传承方案

    遗产面貌

    (1)1934年由村里开白灰窑的李福旺等十几户出资成立的,由发起到现在打大鼓的会员传承了六期,打锅子(花钹)会员传承了八期。

    (2)大鼓会每逢春节、元宵节和(观音菩萨诞辰日)都会在龙泉务村内走会。

    (3)现今龙泉务村的童子大鼓已经显现出青黄不接的势头,会档人员年龄偏大;而表演花钹的孩子们由于学习任务繁重的原因,练习技巧的时间已经少之又少,传承问题亟待解决。

    传承利用

    (1)政府牵头对童子大鼓会的传承学习出具鼓励措施。

    (2)表演队与文化公司合作,形成集策划统筹、宣传推广、表演传播为一体的童子大鼓会文化体系。

    (3)增加大鼓会表演竞技活动,例如在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或春分、冬至时举行太平鼓表演活动。

    (4)让大鼓走向中小学课堂,建立童子大鼓传承学校和传承基地,编制学习教材及传承方案,形成系统的教学方案,吸引不同年龄层的学习者。

    (5)在保持其原始元素、韵律韵味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创新创作,运用专业的编创技法, 结合现代媒体技术, 以一种全新的形式呈现。

    文创产品

    (1)以大鼓、舞蹈为模型制作书签、装饰品、挂件

    (2)以舞蹈为模型制作动画、沙画、剪纸

    传承人培养

    (1)政府对非遗传承工作展开积极宣传展示活动,提高社会对传承人价值的认知

    (2)学校开设京西太平鼓课程,将非遗传承人培养纳入教育体系

    (3)制定完善成熟的传承人培养计划


      • 图片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