淤白村蹦蹦戏-传统戏剧
    • 图片来源:
    • 特色:民间民俗
    • 区域:雁翅镇 淤白村
    • 经度:115.9319496
    • 纬度:40.09449962
    • 海拔:
    • 等级或称号: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认定时间:2007年
    • 地址:北京市门头沟区淤白村
    简介
    规制

    行政区划(镇/村): 淤白村

    区级及以上称号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遗产类型(按照非遗类型) :戏曲

    保存现状 :《小姑闲》《丁香割肉》《后娘打子》等等

    展示载体 :口头传说和团体表演



    历史文脉

    形成年代 :淤白村戏班成立于民国二十年(1931),取名“义和班”。又称评腔梆子戏,据传由东北二人转发展而来,或由唐山“落子”发展而来。"

    历史上的鼎盛时期:从1989年到2005年,担任淤白村宏远剧团团长17年的白兆远,是淤白蹦蹦戏北京市级项目传承人,在本戏种内,他各个行当全部能够表演,唱腔清晰、高亢、洪亮,舞台动作功底深厚

    市级认定时间:2007年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认证



    传承方案

    遗产面貌

    活态利用

    1、保持唱词、唱腔的原真性的前提下以蹦蹦戏形式讲述当今故事

    2、是山里人农闲、节庆时的节目,自娱自乐以洗劳作之累,应尊重原有文化功能,与节庆活动相结合。

    3、深入保护、研究、利用三项环节,研究是非遗保护的生命线,地方可建立相关项目课题,深挖梆子戏历史。明晰在沿革脉络中吸取了哪些吸取文化。

    4、有“正月初三戏开头,一直唱到龙抬头,家里吃的是压饸烙,看见青草才罢休”的习俗。可以看出唱大戏活动是延续性较强的,在活动过程中,当地的特色食物、服饰也是蹦蹦戏文化的一部分。

    重新组建解散多年的淤白村宏远剧团,继承和保护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蹦蹦戏,整理《丁香割肉》、《傻柱怯媳妇》、《花庭会》、《借当》、《卖油》等剧本30余部,使民间戏曲文化得到传承。组织开展小车会、腰鼓、聒子鼓、威风锣鼓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文创产品

    1、门头沟剧院帆布包、冰箱贴

    2、与泗家水村、付家台村等其他有蹦蹦戏的村落相融合

    3、设计蹦蹦戏吉祥物,多村蹦蹦戏形成文创体系。

    4、编写与蹦蹦戏有关的科普读物

    人培养

    1、增强文化信心,相信文化魅力,提高全社会对非遗工作的保护和建设。与北京高校合作,打造民间戏曲进校园活动。

    2、资源优势互补,提高现有项目综合水平,加强应用力度,充分利用口头文学资源。培养传承人对蹦蹦戏文化的认识。

    3、文化遗产中人的价值,保持文化活力,保存文化功能

    非遗文化保护的巩固期,各项工作细致落实。


      • 图片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