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峪燕歌戏-传统戏剧
    • 图片来源:
    • 特色:民间民俗
    • 区域:斋堂镇 柏峪村
    • 经度:115.609095
    • 纬度:40.01453892
    • 海拔:
    • 等级或称号:北京市首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认定时间:2005年
    • 地址:北京市门头沟区柏峪
    简介
    规制

    区级及以上称号 : 北京市首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遗产类型(按照非遗类型): 传统戏剧

    保存现状

    (1)2005年3月正式注册了以燕歌戏为主的""柏峪社员剧团""。

    (2)2005年底,经专家机构论证,柏峪燕歌戏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保护。

    (3)2007年12月谭怀孟多年的心血之作《门头沟区文化遗产精粹——柏峪燕歌戏》正式出版。

    (4)2020年9月20日至21日,柏峪村文化剧场举办了柏峪燕歌戏文化艺术节,进行了燕歌戏古装游行,开展了戏剧文化学术论坛。

    展示载体 :村级专业文化剧场



    历史文脉

    形成年代 :《元史》载:元代有宫县登歌,分文、武,舞于太庙。称“燕乐”,民称“燕歌”,雅俗兼备。

    历史上的鼎盛时期 :在清代、民国时,经常应邀外出“卖台”,曾到过天桥、矾山、怀来、涿鹿、蔚县和周边村落,据《清史》记载,乾隆帝庆祝60大寿时还调过燕歌戏。


    市级认定时间 :2005年


    传承方案

    遗产面貌

    柏峪燕歌戏将当地原先的秧歌、小曲和著名的江西弋阳腔相糅合,形成明清俗曲和地方曲调、语言、语音融合的独特风格。燕歌戏题材丰富,无事不记、无事不唱。总体特点“生旦净末丑,诗曲媚俗白,说唱念做打,吹拉弹唱走”。

    传承利用

    (1)灵活利用村级专业文化剧场场地,开办有关戏曲的研讨会以及其他戏曲的表演。

    (2)结合实时热点,编演新剧目。

    (3)坚持向老一辈艺术家学习,对剧目台词进行详尽记录。

    文创产品

    根据乾隆寿辰时燕歌戏的场景制作拼图,冰箱贴等文创产品。

    传承人培养

    打破“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的规矩,吸纳一切喜欢并愿意学戏的人进行燕歌戏的传承。


      • 图片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