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峰山正路万缘同善茶棚
    • 图片来源:
    • 图片来源:
    • 图片来源:
    • 图片来源:
    • 图片来源:
    • 图片来源:
    • 图片来源:
    • 特色:民间民俗
    • 区域:龙泉镇 琉璃渠村
    • 经度:116.092026
    • 纬度:39.976255
    • 海拔:
    • 等级或称号: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 认定时间:
    • 地址:北京市门头沟区龙泉镇琉璃渠村
    简介
    北京,是举世瞩目的历史文化名城。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随着城市的现代化发展,旧北京的历史遗存和标识也在逐渐地消逝着。有许多与历史文化有关的地点与建筑,在历史的长河中成为过眼烟云,只能在文献中寻找一些轮廓和痕迹了。所以小编整理了一些资料,从一些不见经传的故事和不同时代的社会生活史料来向大家介绍北京城,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妙峰山万缘同善茶棚。 《民俗》杂志所载《西山金石目》(见原国立中山大学语言历史学研究所1929年7月24日所编《民俗》六十九、七十期合刊《妙峰山进香专号》)所列107项文物中,竟有十七项属“茶棚”附属文物,如“赛尔峪茶嘉庆碑”、“大峰口茶题名碣和磬”“各道茶棚香会石刻题名”、“琉璃渠万缘同善茶鼎”、“上平台茶棚嘉庆钟”、“聂各庄观音庵茶铁炉”。西山何以有如此多茶?茶棚内又何以有碑、碣、炉、钟、鼎、磬等物呢?
    规制
    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文脉
    万缘同善茶棚坐落在龙泉镇琉璃渠村西北,妙峰山娘娘庙会香道的南道途经于此,这是4条主要香道沿途80余座茶棚中规模最大、建筑最精美、现今保存最完好的1座。琉璃渠村在元、明、清3代建有工部的琉璃窑厂,茶棚的建造者就是清代同治、光绪年间在这里主管琉璃烧造业的五品官赵花农(赵春宜,绰号六鬼子),现其五代孙赵达广女士一家居住于此。原来,这条古香道并不经过琉璃渠村,而是从三家店往北,经军庄再向西到陈家庄,进西北涧、越仰岭到妙峰山。赵花农为让香客改走琉璃渠村,以促进本村的繁荣发展,而拿出了1年的俸禄,把赵家的家庙改建成为了茶棚,供前往妙峰山娘娘庙的香客途中歇脚之用,免费提供食宿方便,以表对妙峰山娘娘的虔诚之心,并将茶棚命名为“万缘同善”茶棚。此后,这条香道就改为从三家店向西过永定河,穿过琉璃渠村,走小井沟到龙泉雾西井,从野溪再过永定河到陈家庄了。 茶棚坐北朝南,为一庙宇式院落。大殿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共六间,为勾连搭式。前三间为卷棚顶,后三间为硬山调大脊顶,上覆绿琉璃瓦。墙壁磨砖对缝,下有青石台基,门前五层青石台阶。殿内两根粗大的明柱将大殿分出前后间,前间两侧的山墙上各嵌有两块二尺见方的菱形琉璃斗方,上写“为善最乐”四个大字,四周为精美的琉璃花饰。后间正中原供有一尊五彩琉璃观音坐像,所用供器均为琉璃制品,可惜今已不存。院内东西两侧各有厢房五间,硬山式,上覆青石板,绿琉璃瓦压垄。这十间房均被隔成了单间,内有土炕,当年供远途的香客住宿之用。院内方砖铺地,中间为一条用青石铺砌的甬道。山门为乌木栅栏门,门外两侧墙壁上镶有精美的琉璃斗方,上写“万古长春”。 门前即为古香道,路旁有水井一眼,井旁有一个大石槽,是当年供行人饮牲口用的。据赵姓后人讲,茶棚所用的琉璃砖瓦和构件都是本村烧制的,与故宫用料相同,并在朝廷备了案,请用少量的黄琉璃构件。木架上的彩绘使用了泥金工艺,至今不褪色。山门所用的木料是潭柘寺的上等柏木,潭柘寺是北京最大的敕建寺庙,有“京都第一寺”之称,当年琉璃窑厂每年都送给潭柘寺许多琉璃砖瓦,供其修缮寺庙之用,故而在赵花农修建万缘同善茶棚时,潭柘寺送来了上等柏木作为回报。在茶棚右侧有一大院落,原来为香客存放车马之用。 现今这座茶棚保存基本完好,是研究北京琉璃烧造业宝贵的实物资料,同时对研究妙峰山娘娘庙会进香的民俗活动也有着重要意义。1999年4月14日,时任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的夫人和德国驻华使馆工作人员去妙峰山游览时,专程到琉璃渠村参观了万缘同善茶棚,对这座精美的建筑赞叹不已。茶棚是老娘娘的行宫,石景山区古城村秉心圣会每次上妙峰山进香回来时,都要按照老规矩来此“献档”(表演)。
    传承方案
    挖掘民间民俗的时代价值,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 图片来源:
      • 图片来源:
      • 图片来源:
      • 图片来源:
      • 图片来源:
      • 图片来源:
      • 图片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