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峪村
    • 图片来源:
    • 特色:古村古道
    • 区域:斋堂镇 杨家峪村
    • 经度:115.8081572
    • 纬度:39.95259828
    • 海拔:
    • 等级或称号:普通村落(整治完善型) 深山型
    • 认定时间:
    • 地址: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
    简介
    规制
    普通村落(整治完善型) 深山型
    历史文脉
    杨家峪村位于镇政府东南三十里大寒岭西北麓,地域面积7.0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65亩,村占地1.2万平米。主要物产为核桃、红杏、山杏。 村内高谷深,四周环山,高山多被灌木荆棘和野草覆盖。沟谷中多植杨树、柳树、榆树等乔木,高达数丈。村东大寒岭把关;村北髽髻山护卫;村上龙凤二松镇守;村下玉玺峰守门。 村内所植树木以香椿树具多,因此,清明时节处处弥漫着淡淡的清香。村东、村北多植洋槐,槐花盛开的季节,蝶舞蜂忙。阳历六月底、七月初正是大红杏采摘的季节。饱满成熟的大红杏令人馋涎欲滴,到了秋季,东北部群山一片金黄,而西南部峰岭因为遍生黄芦,而如霞如火,连绵不断。古松、古槐、古庙、古建,使杨家峪堪称是原生态古山村的精品。 杨家峪村是元朝时桑峪村杨国良兄弟三人来此开荒种地,逐渐繁衍生息形成村落,时称“大寒岭屯”(见明宛平县知县沈榜所著《宛署杂记》)即居住都即后来的“大户杨”。 明永乐初(1403-1405)杨汝惠、杨汝岱、杨汝虑兄弟经桑峪来此居住,即后来的“小户杨”。 康熙七年,宛平洪涝成灾,二十一年大旱,村人杨茂发开仓放粮,赈济灾民。康熙皇帝为此表彰其家族世代敦伦睦族,故御赐“敦伦堂”金字匾。 清道光四年(1824)村人杨茂发捐已资募乡邻重修大寒岭“观音菩萨庙”,更名为“毗卢寺”,并在关城上修造“文昌阁”。 公元1900年斋堂地区各村成立义和团,杨成才、杨增起,、概括性增宝等数十人参加义和团。 1937年8月25日—9月18日处于髽髻战役的最前沿村庄,广大村民不但给卫部官兵提供了大量的粮食,蔬菜而且将大量弹药,装备送达战场并且抬回了大批伤员,为抗战作出了积极贡献。
    传承方案
    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传统村落的历史文化遗产,建设美丽乡村。
      • 图片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