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头沟文物17
沿河城与敌台--北京市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城墙以条石和巨形鹅卵石砌筑。东西两侧墙上各辟有砖石砌筑的城门,名万安门和永胜门。永胜门保存完好,万安门已于20世纪50年代拆除。南北两侧城墙上辟有券形水门。北城墙长462米,两端筑有角台,上建马王庙、真武庙、火神庙。城内东、西门之间为衙道,街北侧为林家胡同、李家胡同、王家胡同和都察院。西门外的关帝庙有把总的衙署,东城有守备衙署。另有营房、夏辕、小校场、大校场、演武厅、火药楼等建筑,附近设有过营岗、大板仓及还望警台。沿河城属明代内长城三关之一的紫荆关所辖,设都司把守。景泰二年(1451)由卫所调守备把守,嘉靖三十二年(1553)建守备公署。辖17处险要隘口20道关城、15座敌台。此外还有5座附墙台、9座烽火台。1990年被公布为划定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城墙和敌台均为保护建筑,未划保护范围。1991年北京市文物局对沿河城进行保护性修建。2002年市政府投资350万元修复门头沟沿河城长城。存有城门1座,城西存敌台2座。沿河城至洪水口一带存万历初年构筑的敌台16座。

三官阁过街楼--北京市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三官阁过街楼】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光绪年间重修。楼坐落在京西运煤古道上,呈东西向,状如城楼,砖石砌筑。过街券洞深10米,宽3米,高3.5米,东西琉璃额分别为"带河"、"砺山",两旁青石上有"众善奉行"、"诸恶莫作"等刻字。城楼正脊两端有卷龙吻,造型精巧别致,脊中为象驮宝瓶,称"太平有象"。脊内外侧均饰琉璃五彩花卉。檐下悬琉璃匾额,西为“三官阁”,东为“文星高照”。前后栏墙由六角形几何图纹“龟背锦”琉璃面砖装修。1992年划定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四面各距过街楼台基10米。1996年再次修缮过街楼时,出土《琉璃渠文昌东阁记》碑,对过街楼的创建做了详细记载。
过街楼是研究京西地区琉璃烧制业和古代建筑琉璃装饰艺术的重要实例。
宛平县人民抗日战争为国牺牲烈士纪念碑

全称宛平县人民抗日战争为国牺牲烈士纪念碑。市级保护文物。位于门头沟区斋堂镇。1946年落成。碑坐北朝南,为方形屋檐塔式结构,高8.75米,首层四面各宽2.2米,底座为正方形,总面积5平方米,高0.4米。


全碑着铁灰色,象征宛平县人民抗战的钢铁意志;金黄色圆形塔顶象征烈士们的功绩与日月同辉;方形碑体表示宛平人民一年四季怀念为国捐躯的烈士。4块碑石镶嵌有宛平县各区、村牺牲的472名烈士的姓名、职务及出生乡里;南面碑石,碑额分2行横刻“豪气长存,英名千古”,中间竖刻“宛平县人民八年抗战为国牺牲烈士纪念碑”18个大字,两侧竖刻碑文。纪念碑前方是祭奠广场,碑楼后是反映抗战题材的青铜浮雕。


八路军冀热察挺进军司令部旧址

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门头沟区斋堂镇。1939~1940年冀热察挺进军司令部设在马兰村一四合院中,院坐北朝南,大门位于东南角,共有瓦房10间,保存完好。后辟为陈列馆。陈列馆占地面积680平方米,建筑面积131平方米,展陈面积48.2平方米。分4个展室,第一展室陈列内容为冀热察挺进军成立前后开辟平西抗日根据地的过程;第二展室陈列内容为挺进军战斗历程,重点反映挺进军粉碎日寇十路围剿,实现“巩固平西,坚持冀东,开辟平北”的战略意图;第三展室陈列内容为马栏村抗战斗争史,展示了马栏村人民在抗战时期进行游击战、破袭战、地雷战的史实;第四展室恢复司令部旧址原貌,以陈列马灯、八仙桌、太师椅、档案柜、文件罐等实物为主,另有反映马栏村貌的沙盘。全部展览资料照片135幅、文字介绍16幅、图表3幅、油画4幅、连环画2组8幅、拓片2张、沙盘1个,实物108件。陈列馆外围有张兰珠就义遗址、张秀林跳崖遗址、扔地雷遗址和多处抗战时期的防空洞。旧址东北侧另建有录像室。

灵严寺大殿

始建于唐武德年间,元至正年间重建,明成化二十二年(1486)、嘉靖六年(1527)重修。寺坐北朝南,原有殿堂抗日战争期间被日军焚毁。今仅存大雄宝殿,面阔3间,建筑面积118.5平方米。梁架基本是元代遗物,殿内采用减柱造,檐下斗拱代替木。整体体现了元代工艺手法,为北京地区所罕见。


灵严寺位于门头沟区齐家庄乡齐家庄村,始建于唐武德年间,后又于元至正年间重建,而到了明永乐年间改为尼姑寺,灵严寺北踞金柱山,寺院南向,原有山门殿、钟鼓楼、太子殿、伽蓝祖师堂、大雄宝殿以及两厢配殿十数间,抗战期间,灵严寺大部分被日军焚毁,只剩下大雄宝殿,大雄宝殿的整体建筑体现出元代手法和工艺,该殿顶及山墙等在清代曾改建过,殿内现供奉释迦佛像,两侧铜菩萨像4尊,佛前小佛像4排,多达50尊,殿东侧塑刘备、关羽、张飞像,置于龛台内,西侧有如来佛龛,佛像背光上顶金翅鸟。


北京地区仅存的元代木结构古建筑。唐武德年间始建,元至正年间重建。寺北所踞山名金柱山。灵严寺内现存成化二十二年(1486)《重修灵严寺记》碑。寺院南向,原有山门殿、钟鼓楼、太子殿、伽蓝祖师堂、大雄宝殿以及两厢配殿十数间,抗战期间被日军焚毁,只余大雄宝殿。殿的整体建筑体现元代手法和工艺。殿顶及山墙等经过清代改建。殿内旧供奉释迦佛像,两侧铜菩萨像4尊,佛前小佛像4排,多达50尊。殿东侧塑刘备、关羽、张飞像,置于龛台内,西侧有如来佛龛,佛像背光上顶金翅鸟。



天利煤厂旧址

清代煤厂及厂主殷家大院建筑。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天利煤厂创建于清道光年间,是门头沟区惟一的煤厂实物遗存。煤厂为一组清代四合院式建筑,,,临街有大门4座,将建筑分为4组。东侧院为煤厂院,大门可出入马车,为“大车门”式院门,院内有场院,可囤积煤炭,四周建有房舍。柜房院在煤厂东北部,与煤厂相连,为一处用高墙围护的独立院落。大门为四扇板门,上刻“元亨利贞”4字。院内有东房5间,是天利煤厂的账房。煤厂为殷家祖业。殷家大院是殷家的宅院,为清代建筑。位于煤厂西侧,共有3座大门,为砖砌雕花如意门楼。院内隔为7个院落,有房屋近百间。正房、配房皆用石料砌筑台基,条石台阶,青石基础之上用青砖砌筑墙体,磨砖对缝。屋顶皆为清水脊,两头高翘“蝎子尾”。砖雕以门楼为代表,图案有“福到眼前”、“渔樵耕读”等。

双林寺

双林寺位于门头沟区清水乡上清水村西北山坡间。辽称清水院,创建于元至正年间,是百花山瑞云寺的下院。金、元、明、清历经重修。现存辽统和十年(992)经幢一座,元代建筑的小殿堂一座。 下为8方基座,有圆形仰莲承托幢身。幢身为两层,是上下有收分的八棱形。其上有方形小龛,周雕佛像,龛顶以定珠状石件为结束。下层幢身刻有《尊胜陀罗尼经》及题记。是考察辽玉河县地理辖界的重要文物遗存。


白瀑寺

白瀑寺是一座拥有900多年历史的辽代古寺。它始建于辽代乾统初年,现尚存门楼、正殿三间,此塔建于金皇统六年(1146年)。塔高10米,六角实心,下半部为密檐式,上半部为覆钵式。塔身三层密檐,密檐之上双层仰莲承托覆钵,该塔是一种密檐到覆钵式过渡的塔形,是国内少见的珍贵塔种、金代密檐式塔中的杰作。

清工部琉璃窑厂办事公所

琉璃渠村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龙泉镇内,该村以琉璃闻名,被称为“中国琉璃之乡”。


琉璃渠村形成于元代之前,其出产的高品质页岩石料可加工烧制成釉色艳丽、绚丽斑斓的琉璃制品。


琉璃渠村出产的琉璃制品历来为明、清皇宫的专用制品,解放后,这个村的琉璃制品还曾被用于建筑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堂、历史博物馆、钓鱼台国宾馆、北京西站等场所。为使其琉璃品制作工艺代代相传、延续下去,琉璃渠村的部分学校还专门开设了琉璃品制作课程让当地的孩子从小就能够接触到琉璃品制作的每一个过程,将这一传统手工艺发扬光大。


琉璃渠村坐落于京西明珠永定河畔,该村三面环山、一面临水,依山傍水,景色迷人。村域面积3.5km2,东距市中心26km,东南距区中心4km,村口有石担路通过,交通便利。


该村历史悠久,建于公元1264年,自建村始,该村就与琉璃结下了不解之缘,琉璃的窑火燃烧了700余年,一直生生不息、薪火不断。


琉璃渠村是中国皇家琉璃的生产基地,目前村里有三家琉璃瓦厂仍在经营琉璃事业,延续着琉璃产业的发展。可以说琉璃已经成为了当地一个特色、一个品牌,琉璃文化也成为永定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村瓦厂积极开发工业旅游,不断开拓产品市场,研制琉璃旅游纪念品,既弘扬了琉璃文化又促进了该村旅游业的发展。为了坚持可持续发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村瓦厂进行了琉璃烧造技艺的改造,目前琉璃烧造污染物排放已达到北京市窑炉环保标准。


村中有前街、后街两条主街道,其中前街就是著名的京西大道,古时街道两侧店铺林立,来往商旅甚多,一片繁荣景象,依然保持着昔日的繁华。


琉璃渠村自然风光绰约,三面环山、一面临水,依山傍水、风景迷人。


该村民居为四合院,其中明清时期的四合院有20余户,至今保存较好。此外还有诸多文物古迹:三官阁、关帝庙、琉璃厂商宅院、万缘同善茶棚。古道有京西古道、妙峰山香道、九龙山香道、椒园寺古道。村中诸多一级古树,银杏、国槐等。


古宅、古迹、古道、古树……构成了一幅古朴幽雅的清明上河图。


2012年12月,琉璃渠村被列入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2010年,中国生态文化协会授予琉璃渠村2010年度“全国生态文化村”称号。


2007年5月,琉璃渠村被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公布为第三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东胡林人遗址
东胡林人遗址是1966年北京大学地质地理系同学在门头沟区实习期间发现的,1985年东胡林人遗址被公布为门头沟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墓葬位于全新世黄土底部、马兰黄土顶部,故研究者将其定为新石器时代早期。墓内人骨有轻微石化,属于三个个体,一个为16岁左右的少女,另两个为成年男性个体。他们被命名为“东胡林人”。
龙王观音禅林大殿

庙宇坐北朝南,依山坡地势而建,分三层,今仅存正殿和庙前隔街的戏台。寺庙为“龙王观音禅林”,供奉龙王与观世音菩萨。大殿三间开,面阔7.2米,进深5.5米,悬山顶,上覆青灰筒子瓦,正脊用琉璃构件砌成,刻有龙、凤、花卉等花纹图饰及佛教故事图绘。殿檐下有三昂十一踩的斗拱,属典型元代建筑风格,出檐异常宽阔,具有地方特色,为乡间建筑中的精品。戏台位于寺庙前方,居村中心位置,坐南朝北,属硬山勾连搭式,顶上覆以合瓦,为村活动中心,村民称之为“茶棚”。

妙峰山娘娘庙

妙峰山娘娘庙始建于明朝,每年农历四月初一到十五,来自全国各地的几十万善男信女,几百档花会前来朝顶进香,形成华北地区规模最大的进香庙会,各种民间香会边走边练,幡旗飘扬,鼓磬齐鸣。妙峰山庙会期,京都万人空巷,其规模堪称华北之首。

河北村东魏武定三年石刻

呈不规则形,文字共4行,记录了东魏武定三年(545)平远将军、筑城都使元勒征夫筑城的事件。刻文为:“大魏武定三年十月十五日,平远将军、海安太守、筑城都使元勒,又用夫一千五百人,夫十人,乡豪都督三十一人,十日讫功。”是北京地区发现年代最早的田野石刻,记录了该地区的筑城历史,是研究东魏时期职官体系及相关历史人物的重要实物资料。


八路军宋邓支队会师地旧址
1938年5月,八路军一二〇师宋时轮支队与邓华支队奉命在此会师,改编组建为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四纵队。宅院坐北朝南,为两进四合院。建筑均为硬山顶,清水脊合瓦屋面,现保存较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平西以及冀热察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巩固和发展壮大的重要实物见证。
北京日报社西山基地
北京日报社西山基地位于门头沟区潭柘寺镇赵家台村和草甸水村之间的山谷中。2021年8月入选北京市第九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门头沟龙泉务地下文物埋藏区

门头沟龙泉务地下文物埋藏区批次:第一批地下文物埋藏区所在地区:门头沟区面积:4万平方米地点:门头沟区门头沟乡龙泉务村埋藏区范围:东至永定河西岸。南:东段至龙泉务村北外沿,西段至修配厂南侧胡同。西至村内土路。北至距修配厂北墙以北120米平行线。情况:该埋藏区地下遗存丰富,已发现辽、金、元时期瓷窑遗址14处,曾出土大量粗、细白瓷片、窑具和三尊辽代三彩琉璃佛像和佛座等。

万里长城北京段门头沟段

万里长城北京段是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绵延629公里。以明代长城为主体,由东西向和东北西南向两大体系组成,二者在怀柔旧水坑西南汇合。大多构筑于崇山峻岭、悬崖陡壁上,以气势雄伟、规模浩大著称于世。全线共有城台800余座,关口71个,营盘8座。沿线著名景点有八达岭、慕田峪、古北口、司马台、神堂峪、沿河城等。其中许多已成为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