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景观9
沿河城与敌台
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审批时间1984年。位于门头沟区斋堂镇沿河城村。因城靠近永定河,故名沿河城。为加强北京防御,明万历六年(1578年)修建沿河城,它曾是塞外通往北京的要冲之一。[1]现存城门一座,城西存敌台两座。沿河城至洪水口一带尚存万历初年构筑的敌台十六座。沿河城东西长约420米,南北长约300米,东门名万安(已被拆除),西门名永胜,均为砖石结构。城墙用条石和鹅卵石砌筑(现大部塌毁),部分敌台之间虽无城墙连接,但能凭地形居险,彼此呼应,形成一道连续性的防线。
马栏村冀热察挺进军司令部旧址

冀热察挺进军司令部旧址陈列馆先后被中国传媒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市技工学校军训基地等13家单位确定为教育基地



""



斋堂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宛平抗日烈士纪念碑
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审批时间1995年位于门头沟区斋堂镇九龙头。宛平县人民八年抗战为国牺牲烈士纪念碑于1946年7月7日落成。宛平县党、政、军、民各界万余人参加了庄严肃穆的揭幕仪式。自此,每值清明、七七均举行祭悼。纪念碑坐北朝南,呈方形屋檐式结构碑楼建筑,高7.75米,首层四面各宽2.2米,底座为正方形,总面积5平方米,高0.40米。全碑着铁灰色,象征着宛平县人民抗战的钢铁意志;金黄色圆形塔顶象征着烈士们的功绩与日月同辉;方形碑体表示宛平人民一年四季怀念为国捐躯的烈士。四块碑石镶嵌着宛平县各区、村光荣牺牲烈士的英名、职务及出生乡里;南面碑石,碑额分两行横刻“豪气长存,英明千古”,中间竖刻“宛平县八年抗战为国牺牲烈士纪念碑”16个大字,两侧竖刻碑文。
八路军平西司令部第一驻地
邓华支队在斋堂川安营扎寨后,很快协助中共地方组织在东斋堂建立了平西第一个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政府——宛平县政府。由于宛平西部建党早有基础,加上有主力部队为依托,抗日救亡各项工作很快在宛平开展起来,宛平根据地很快形成。接着,邓华支队以斋堂川为基地向周围地区发展。在西北方向,邓华支队第一营连克怀来的矾山堡、蔚县的桃花堡和涞水的金水口等敌人据点,3月,在涿鹿县的谢家堡建立了宣(化)涿(鹿)怀(来)联合县,县长王巍。同时建立了中共宣涿怀工作委员会和宣涿怀抗日救国会,工委书记杨春甫,抗日救国会主任郭永明。这一时期建立的联合县还有房(山)良(乡)、涞(水)涿(县)和昌(平)宛(平)联合县,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指引下,先后有了人民武装自卫队以及农民、青年、妇女等抗日救国组织,出现了“全民动员、全民抗战”的大好形势,平西抗日根据地初具规模,为挺进冀东和平北建立了前进基地。
冀热察区党委旧址
王家山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王家山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位于斋堂 镇王家山村,是王家山惨案旧址。1942年12月12日拂晓,日本鬼子包围了王家山,把村民赶到一间屋子里放火焚烧,致使42位无辜百姓惨死。制造王家山惨案的主谋与刽子手皆被审判,北京市人民政府1997年公布王 家山惨案发生地为”国耻纪念地”。
爨底下村
斋堂镇黄岭西村
挺进军十团团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