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景观42
耿聚忠墓
位于东龙门村,建于清代。墓主是清初靖南王府耿聚忠暨柔嘉公主合葬墓。耿聚忠系靖南王耿继茂第三子,康熙七年(1668)封太子太师,十五年(1676)加太子太保,康熙二十六年(1687)二月卒。柔嘉公主为安亲王岳乐之女,生于顺治九年(1652)五月初六日,从小抚育在宫中,顺治十五年(1658)五月指配给耿聚忠,康熙二年(1663)完婚,康熙三年(1664)封和硕柔嘉公主,康熙十二年(1673)七月卒。墓坐西朝东,墓道长300米,现有华表一对,石阙一对,碑三块,此外还有巨大的墓丘,早年曾被盗。此墓地表遗留物在本地区是最完整的。门头沟区政府1981年公布为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龙泉镇东龙门村西,是门头沟区文物保护单位。当地人叫耿王坟,也叫公主坟。   耿聚忠墓系耿聚忠与柔嘉公主合葬墓。墓座西朝东,现存一对擎天柱(俗称华表),三通驮龙碑,墓阙留有被毁坏的痕迹,三合土的宝顶在文革中被毁,2001年一只擎天柱上的柱顶兽被偷。 耿聚忠系清初靖南王耿继茂之三子,顺治十年与兄耿昭忠一起留京,柔嘉公主为清世祖福临的从兄安亲王岳乐之次女,自幼抚养宫中,顺治十五年指配给耿聚忠,封耿聚忠为三等子爵。康熙二年十一月,公主下嫁完婚。康熙十二年七月柔嘉公主卒,时年22岁。康熙二十六年二月耿聚忠卒,四月康熙皇帝谴礼部尚书伊桑阿谕祭耿聚忠,谥悫敬。该墓无论从耿王坟或公主坟哪个角度讲,在北京郊区县也是仅存的了。耿聚忠是清初“三藩”之一耿精忠三弟;靖南王耿继茂之三子。耿聚忠因忠于清王朝,未従“三藩之乱”,被加太子太保衔得善终。
万佛堂过街楼
现存京西山区的十余座过街楼中,历史最悠久的是建于明万历四年(1576年)的万佛堂过街楼。万佛堂村位于永定镇冯村的西南,因古有万佛堂寺而得名,现今寺已成遗址,仅存虎皮石墙、残碑和柱石。万佛堂过街楼过去位于万佛堂村的东口,由于地处山里交通不便,村民下迁,致使过街楼由村东变为村西。而现今则已整村迁出深山。
妙峰山正路万缘同善茶棚
北京,是举世瞩目的历史文化名城。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随着城市的现代化发展,旧北京的历史遗存和标识也在逐渐地消逝着。有许多与历史文化有关的地点与建筑,在历史的长河中成为过眼烟云,只能在文献中寻找一些轮廓和痕迹了。所以小编整理了一些资料,从一些不见经传的故事和不同时代的社会生活史料来向大家介绍北京城,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妙峰山万缘同善茶棚。 《民俗》杂志所载《西山金石目》(见原国立中山大学语言历史学研究所1929年7月24日所编《民俗》六十九、七十期合刊《妙峰山进香专号》)所列107项文物中,竟有十七项属“茶棚”附属文物,如“赛尔峪茶嘉庆碑”、“大峰口茶题名碣和磬”“各道茶棚香会石刻题名”、“琉璃渠万缘同善茶鼎”、“上平台茶棚嘉庆钟”、“聂各庄观音庵茶铁炉”。西山何以有如此多茶?茶棚内又何以有碑、碣、炉、钟、鼎、磬等物呢?
圈门过街楼
门头沟城区东邻京城都市区,面临永定河,紧邻太行、军都山余脉西山,城市西关基本就处于群山围绕的河道出口处,而跨越河道就有一座古色古香的过街楼,圈门过街楼,门头沟区文物保护单位。 圈门过街楼横跨的河道,就是门头沟,也是门头沟区区名的由来。有人认为,当地圈门之名来源于过街楼,因为过街楼拱门镂刻“圈门”,是否如此,不得而知,也许早在过街楼建设前,就有圈门的说法,或地名早就有之。因为,过街楼所在位置至关重要,处于两山峡谷、河道、进出山地的出口处,就像一座水关,水门,关口,而圈门是否含有如此的意义需要商榷。 过街楼座西朝东,据说原来有三个券洞,也有说4个的,而现在只有一个门洞了,砖石混砌,上建殿堂三间,关于过街楼演变的演变的历史,网络资料称“南边第一个券洞为主通道,古时的西山大道即从此券洞通过,此洞内石上刻有“门头沟”三字;第二个券洞因妨碍交通,已将券洞顶部拆除;第三个券洞较为完好,券洞宽4.7米,进11.24米,高约4.5米。”。据残碑记载:“圈门为往来之要路,旧有关圣帝君、文昌大帝、药王神祠……”,即平台之上大殿为文昌阁和关帝庙,供奉文昌大帝、关圣帝君,北侧大殿为药王神祠,供奉药王。如此看来,圈门过街楼似乎只是陆路通道,与河流无关,那么峡谷中雨后、洪水怎样流走,现在怎么有如此的河道? 一般的过街楼多为一个券洞,而这座圈门过街楼过去集三、四个券洞于一体,极为罕见。尤其过街楼所处的位置,不得不令人遐想,古道沧桑、河道宽阔、两岸群山、过街楼宇、车水马龙、东望帝都、西守边塞,来此一看似乎有一种“西山出口门头沟、过街楼守玉河上,日夜扼守京西处,福佑都城保平安,紧邻京成如此景,奈何清静少人知,做为京人有汗颜”的感慨。
谭鑫培墓
谭鑫培墓是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门头沟区永定镇栗园庄村。墓坐南朝北,墓地呈方形。存墓丘直径5米,高1.3米。在墓地的东南、西南、西北仍存有界桩,东北角处界桩被深埋地下。界桩为青石制,高1.4米,长方柱体。桩首为珠莲花纹,下面横刻“英秀堂”三字(谭鑫培堂号“英秀”),桩面上双勾竖刻“谭宅茔地”四字,另一面同法刻三字(不详)。树木仅存20余株。墓前的石供桌及石碑已移为别用,碑高约0.95米,宽约0.63米,青石制,长方形。碑文18行,满行26字,记载墓地前后缘由。碑立于“中华民国四年”,下方落款“谭君鑫培居士;戒台主人达文”。
刘鸿瑞宅院(共二处地主庄园)
刘鸿瑞宅院是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门头沟区永定镇,为民国初期所建的四合院建筑。宅院分为2处,共有3座四合院,刘鸿瑞与父、弟3人各占一处。
王平口关城
王平口关在北京门头沟,知道这个地方源于单位领导在2012年5月给买了一本北京郊区休闲游的书,此书不赖,里边有地图,发现了好多新地方,让我越野有了机会。呵呵,憋了好几年,一直惦记这地方,前几天跟一个朋友微信聊天,又聊起这个地方,又对它有了新的了解,在我心里也更增加了神秘感,看来是必须去一趟了,听说路不太好走,怕汽车不灵,约上兄弟们摩托来一趟。天气不错,风景也不错,就是在山里转了好几圈才找到地方,实在是不太好找,最后徒步爬山还爬过梭了,总之,披荆斩棘是找到了,其实找对了是用不着披荆斩棘的,哈哈,当然那是后话,实际关口就在王平村西侧。这条古道当年可真的不好走,全是山路,需要不停的翻山。
娘娘庙及戏台
《门头沟政区通览》: “娘娘庙 位于村西青茶山,与白瀑寺、妙峰山为一体。寺后有五百年茶树一棵,高十余米,主干粗40多公分,在门头沟境内实属罕见。另有四百多年松树3棵。娘娘庙有正殿、东西茶棚、戏楼。1996年又恢复了每年四月初一的庙会。庙会活动仪式有唱戏、扭秧歌、踩高跷等,必演传统项目就是打聒子鼓。其隆重与热闹程度要超过春节。” “崔奶奶庙娘庙旁边有一座小庙,供奉着当地神医崔奶奶。崔奶奶是本村一位传奇人物,她自通外科医术,治好了不少当地以及外乡人的疑难杂症,但既不收粮,也不要钱。据说她以当地的柏树枝为食,辅以一些蔬菜,活到七十多岁,1953年去世。人们为了纪念她,教育后人,在娘娘庙旁为她也立了一座庙,称崔奶奶庙。” 《北京门头沟村落文化志》: “娘娘庙 位于村西青茶山,与白瀑寺、妙峰山为一体。寺后有五百年茶树一棵,高十余米,主干粗40多公分,在门头沟境内实属罕见。另有四百多年松树3棵,苍翠雄浑,与娘娘庙建筑互为映衬,更显神秘古朴。娘娘庙有正殿及东西茶棚,另有戏楼,抗战及文革时期寺庙遭到破坏,1995年在各方努力下,重建娘娘庙;次年又恢复了每年四月初一的庙会,每当庙会之时,家家户户从零时开始到庙上烧香,全村及外乡人一直到晚上,庙会活动仪式有唱戏、扭秧歌、踩高跷等,更为传统的必演项目就是打聒子鼓。烧香人自愿捐款给庙会,多少不限,到庙上吃饭,热闹一天。有的不远百里到此地烧香,只为还愿。本村人在外地打工的,再忙也要回村参加庙会,其隆重与热闹程度要超过春节。” 《京西古道》(上): “雁翅镇田庄村娘娘庙位于村西北的青茶山上,山因庙前西侧有古青茶树而得名。说是青茶树,实为黄连木树,该村崔家老坟还有一株。娘娘庙有正殿和东西茶棚,以及一座戏楼。抗战及“文革”时期遭到破坏,
金代壁画墓
壁画墓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是一个壁画墓墓群,该墓群区域内历代古墓葬众多,已发现有辽代、金代、清代壁画墓3处,分别为斋堂壁画墓、育新壁画墓、南港壁画墓。
中街59号院
资料: 《门头沟文物志》——《门头沟区第三次文物普查统计表》(1997年): “3-1-47 三家店中街59号院 区 清 龙泉镇三家店村” 《京西第一村三家店》——《三家店村大门楹联与匾额摘录》: “中街59号大门联(梁怀德家) 礼乐从光进 诗书裕后昆” 《京西重镇龙泉镇》: “(2)、三家店村中街59号古民居 建于清代中期,……。院落占地面积612平米,建筑面积396平米。坐北朝南,为标准四合院,布局严整,有精美的靠山影壁及细致入微的砖雕,共有房21间,是本区保存较好的二进四合院之一。门头沟区政府1998年公布为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龙泉文化丛书》——《名胜古迹》: “中街59号古民居 建于清代中期,院落占地面积612平米,建筑面积396平米。坐北朝南,为标准四合院,布局严整,有精美的靠山影壁及细致入微的砖雕,共有房21间,是本区保存较好的二进四合院之一。门头沟区政府1998年公布为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北京不可移动文物目录》: “110109933180000178 中街59号院 清 龙泉镇”
过街楼
门头沟区军庄过街楼位于军庄镇军庄村南口,军庄过街楼【门头沟】门头沟区政府1998年公布为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军庄过街楼【门头沟】 军庄过街楼建于清代末期,卵石砌成,面阔6.3米,进深5.9米,通高6米,军庄过街楼【门头沟】券洞高4.3米,宽3.8米。券洞上方有石匾,匾上刻着“极善为乐”,军庄过街楼【门头沟】城台上有建筑三间,硬山石板顶。军庄过街楼【门头沟】过街楼建筑精良,保存完好。 过街楼西侧就是军庄村委会,墙上挂着村委会的牌子。军庄过街楼【门头沟】村委会过去也是一座庙宇——军庄村南安庙。成四合院布局,院内古槐树四株,军庄过街楼【门头沟】门朝东开。军庄过街楼【门头沟】下图是北屋,军庄过街楼【门头沟】石板瓦,充满了乡土特色。军庄过街楼【门头沟】宇的石台阶,两边有垂带。
东街78号院
东街78号占地576平米,建筑面积416平米,坐南朝北,建于清中期,二进四合院,大门砖雕异常精美。门楼左侧戗檐垫花砖雕“松鼠葡萄”,门楣砖挂落面刻“四季如春”,搭脑处为蔓草纹饰,上为连珠混,檐枋面刻“石榴多子”纹饰,上层边框为“工王云”,檐垫板做成护栏状,面镂空雕刻博古纹饰,内容为花卉、宝瓶、宝鼎、笔筒等,均分成三部分,中间用镂空砖雕栏杆柱分开,柱头满雕成莲托架。右侧墀头戗檐垫花砖雕亦为松鼠葡萄,荷叶墩部位包袱角内为牡丹花开两朵。混砖部位刻“荷花茨菇”。 左侧箱型青石质门墩石基座为须弥座,圭角面刻莲花、如意。包袱角内浅浮雕“福在眼前”,箱部线刻外框,内刻“福如东海、寿比南山、蒸蒸日上”。内侧包袱角内刻“福到眼前”,箱部线刻外框,内刻瑞兽灵芝。顶部为趴狮。门框外两侧墙柱撞头上部砖刻浅浮雕“花草”纹饰。门楼开双扇板门,上题竖写“忠孝传家久,诗书处世长”,红底双钩行楷,门上黑漆。门前出两个木质六角形门簪。门楼内长条青石甬道哦,方砖海墁。五架梁,象眼部位彩绘砂红底青黑叠晕水波纹饰。随梁枋彩绘“工王云”边框,内为三排“菱形”点缀图案。
长城砖窑遗址
卧龙岗遗址
《宛署杂记》中详细写道卧龙冈,山石俱青,惟此冈石独坚白。山脊蜿蜒二十余丈,状如卧龙。故名卧龙冈。后改称“卧龙岗”。据当地的老人说有一只龙俯卧在群山中,它的龙尾在戒台寺,卧龙岗则是这只卧龙的龙头,龙头在永定河旁饮水同时也看护永定河的水患。同时《宛署杂记》记载“茂国公墓,在县西四十五里,地名西安祖,卧龙冈下(卧龙岗)。”
水闸老公路桥
资料:《中国文物地图》——《北京分册》(下):“316-F3 三家店大桥 [龙泉镇三家店—城子村•1923年•区文物保护单位] 1923年12月竣工,由法国工程师设计,该桥是北京最早修建的大跨径现代钢筋混凝土拱桥,全长253米,宽9米,高14米。八孔,跨径30米。上部结构为钢筋混凝土三肋、上承式组合体系,两铰拱桥;下部结构为钢筋混凝土空心桥墩。造型新颖,技术先进,是当时欧洲最流行的桥型。该桥现已超过设计使用年限,1984年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等三个单位联合对该桥进行技术检测,其混凝土标号达到340号,基础未发现下沉和倾斜现象,主要承重构件的拱桥尚有较大的承载潜力。1986年对该桥纵梁加固、拱肋补筋和桥面维修,验收符合设计标准。该桥是近代桥梁的杰作,在中国桥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京西重域龙泉镇》——《渡口与桥梁》: “2、三家店“洋灰桥”《门头沟文史》第二辑中,由张广海口述、陈广政整理的《永定河上最早的一座混凝土拱桥》一文讲道:中华民国十年(1921),京兆尹公暑拨款大洋30万元,开筑门头沟三家店永久式钢筋混凝土拱桥,长240米,宽9米,两边各设人行道1.5米,中心车道6米,高近18米,孔跨为30米,共计8孔。
一元春药铺
《中国文物地图集•北京分册》(下): “295-E19 “一元春”药店旧址 [雁翅镇青白口村•1933年•区文物保护单位] 1933年崔显芳利用药店做掩护,开展革命活动,药店是共产党宛平县委的地下秘密联络地点。药店坐东朝西,面临中心街道,砖石结构,硬山清水脊,灰板瓦,房地基高0.8米;临街一面开一柜台铺面,上面双开方格窗,两边窗口也均可开启;东侧有房门通往内宅。现存房屋一间,面阔、进深均4.25米,为村民私产,当年为药铺的贮物所。” 《门头沟政区通览》: “一元春药铺(现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门头沟文物志》: ““一元春”药铺 “一元春”药铺位于雁翅镇青白口村,建于清末民初。坐东朝西,面临中心街道,砖石结构,硬山,清水脊,灰板瓦,房地基高0.8米,临街一面开一柜台铺面,上面双开方格窗,两边窗口也均可开启,东侧有房门通往内宅。药铺现存房屋一间,面阔、进深均4.25米,为村民私产,当年为药铺的贮物所。 1932年秋,中共宛平县临时县委成立。门头沟地区革命形势如火如荼,由此招致国民党政府的疯狂镇压,当时门头沟地区的第一个党支部——田庄高小党支部被敌人破坏,共产党员崔显芳、魏国元、高连勇等在此办“一元春”药铺,以行医看病为名秘密从事党的工作,创建了中共党组织在京西的地下联络站。1934年夏,国民党宛平县政府调动警备团,对中共党组织进行围剿,中共宛平县委再次遭到破坏,崔显芳、魏国元等均被铺入狱。” 《门头沟文物志》——《门头沟第三次文物普查统计表》(1997年): “5-2-332 一元春药铺 1932年 雁翅镇青白口村” 《北京门头沟村落文化志》: “一元春药铺(现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北京不可移动文物名录》: “110109935200000058 一元春药铺 中华人民共和国 雁翅镇” 仅临街一间为原药店旧房,院内为内宅。去年已全部修新。
龙泉镇三家店历史文化街区
家店作为京西古镇,老宅云集,走在街上古香古色的门楼比比皆是,它们虽然比较陈旧,虽然已经不能够适应今天的发展,但在它们身上我们看到了历史,看到了文化,看到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精髓。 门楼是一个院子的脸面,所以在古代修建门楼时都都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精工细作,来体现出主人的独具匠心,同时又有一定的规制,在不违反规制的情况下尽情发挥。门楼由顶子、檐子、门簪、门框、门板、门墩、门槛、台阶等几部分组成。就在这方寸之间蕴含着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
门头沟龙泉务地下文物埋藏区
门头沟龙泉务地下文物埋藏区批次:第一批地下文物埋藏区所在地区:门头沟区面积:4万平方米地点:门头沟区门头沟乡龙泉务村埋藏区范围:东至永定河西岸。南:东段至龙泉务村北外沿,西段至修配厂南侧胡同。西至村内土路。北至距修配厂北墙以北120米平行线。情况:该埋藏区地下遗存丰富,已发现辽、金、元时期瓷窑遗址14处,曾出土大量粗、细白瓷片、窑具和三尊辽代三彩琉璃佛像和佛座等。
门头沟区东胡林地下文物埋藏区
门头沟区东胡林地下文物埋藏区批次:第二批地下文物埋藏区所在地区:门头沟区面积:28万平方米地点:门头沟区军响乡东胡林村埋藏区范围:东北至东胡林村后山梁512.5至446.0高点的连线,及东胡林村外沿接至现状公路;东南至现状公路;西南至由503.5高点向正南引线接至现状公路;西北至503.5至512.5高点的连线。情况:1966年曾发现人骨化石及骨镯等,距今约一万年,为北京地区重要的新石器早期人类墓葬,在北京地区的新石器时期考古发现中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东北至东胡林村后山梁512.5至446.0高点的连线,及东胡林村外沿接至现状公路;东南至现状公路;西南至由503.5高点向正南引线接至现状公路;西北至503.5至512.5高点的连线。1966年曾发现人骨化石及骨镯等,距今约一万年,为北京地区重要的新石器早期人类墓葬,在北京地区的新石器时期考古发现中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门头沟区卧龙岗地下文物埋藏区
头沟区卧龙岗地下文物埋藏区批次:第三批地下文物埋藏区所在地区:门头沟区面积:2万平方米地点:门头沟区永定镇卧龙岗村东埋藏区范围:东界:台地东端及向北延长线 南界:台地南缘 西界:东界向西200米的南北延长线 北界:台地东端向北100米的东西延长线情况:在此区域地面上遗有大量陶片和石器残片。该区是一处人类早期活动遗址区。